为激发研究生专业学习热情,深化《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的掌握与应用,2025年5月20日,公路路线安全课题组在学校举办了“交通碗—互通立交知识大擂台”主题竞赛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角逐,更是课题组内部学术交流与团队协作的一次盛会,对于提升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路线安全尤其是互通立交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研究生在立交设计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公路路线安全课题组积极创新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举办了此次‘交通碗—互通立交知识大擂台’主题竞赛活动。活动融合个人考核与团队竞赛两大环节,团队竞赛环节采用轮次式问答,题目有常规问答题,也有给出答案线索的倒推问答题,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表达;比赛分为若干轮,每轮围绕5个不同知识点出题,每个知识点设5个分值不同的问题(100\200\300\400\500),难度递增。旨在全面检验课题组成员在立交设计领域的知识掌握、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参赛选手历经为期两月的个人中期考核、中后期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分析以及评价应用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应用能力。相关成绩作为团队分组的重要依据,课题组根据成绩高低搭配,将15人均衡分配至5支战队,确保每支队伍在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上相对均衡,为后续的公平竞争与协作互补奠定基础。
活动伊始,张嘉政同学作为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比赛流程与规则。随后,五支队伍围绕但不局限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的各类知识点展开了四轮激烈抢答对抗。比赛题型涵盖互通形式适用判断、加减速车道设置、超高与超高过渡等内容,题目难度循序渐进,并配有“每日加倍题(Daily Doubles)”和“终极风险题(Final Jeopardy)”,极大增强了赛事张力与思辨深度。
图1 比赛答题界面
图2 活动进行中
最具看点的“终极风险题”中,由课题组指导教师张驰老师亲自命题,提出终极风险题:“如何进行客货分离的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各队在进行团队讨论的同时需要提交本题押注的分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场景提出方案。答题后,张老师对各队表现进行了逐一点评,从流线分离原则、跨线构造处置、出入口分合流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答题要点,为全体成员带来一次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现场授课。
图3 终极风险题阶段小组上台展示与张老师为大家现场解题
活动最后,张老师现场公布了团队赛与个人赛成绩,通过激烈的角逐,活动共决出团队赛的冠军、亚军、季军队伍以及个人赛的一等奖学生1名,二等奖学生2名,三等奖学生4名及优秀奖学生8名。张驰、张敏、王雪三位老师一起为各参赛队颁发了奖状与奖品。
图4 三位老师为获奖团队颁发奖状与奖品
图5 三位老师为个人赛优秀学生颁发奖状与奖品
赛后,张老师发表总结致辞。他表示,本次活动组织有序、流程紧凑、参与度高、效果显著,是较为成功的一次学术竞赛。张老师指出,通过竞赛的形式,同学们能够更加专注、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在实战中发现问题、锻炼能力,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代练、以赛代建”。
图6 张老师做总结发言
张驰老师在总结中深刻指出,此次竞赛式教学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课题组内部。从宏观层面来看,它为课题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次成功的范例。通过这种寓教于乐、以赛促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为培养适应新时代交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路径。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互通立交作为公路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效率。本次活动所培养出的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研究生人才,未来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公路路线安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立交设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老师鼓励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将活动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深入总结和固化,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发扬传承,持续营造课题组内部协同成长、互学互促的良好生态,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